住校和走读,对成绩的影响竟然这么大?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?
发布日期:2022-06-20 19:09 点击次数:51
白岩松曾说:“打死我也没让我的孩子住宿。”
02
住校和走读各有利弊▼住校的利1. 独立自主能力除了学习,生活上的事情也只能靠自己了。洗衣服、收拾卫生这些都要自己来做,这些锻炼能够让孩子更早独立,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,而不是一味去依赖别人。对于以后的大学生活有很大帮助。2. 其他品质养成学校里的宿舍就是一个小集体,要想融入这个集体,成为受欢迎的人,首先要有集体意识,懂得分担,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,这些品质只有集体生活才能教会你。00后有很多孩子都比较自我,一个宿舍里有性格不同的人,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,相信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成长。3. 学习节奏紧凑住校生晚自习会统一安排学习时间,往往比回家自由散漫地学习效率要高;并且有老师在一旁监督,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。同时老师具有专业的教育学、心理学知识,更懂得如何和学生有效沟通。▼住校的弊1. 住宿监管肯定不如家长到位,孩子很可能会管不住自己;2. 遇到不合拍的室友,会有很多问题,久了大家都会烦;3. 伙食难以让人放心;4. 家庭亲情的缺失,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减少。不利于亲子沟通,孩子青春期出现问题时,家长发现较晚。03
住校还是走读: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“我女儿小学三年级就住校了,的确很考验家长,特别是妈妈。”高女士的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,依然是住校。作为一个过来人,她认为住校还是不住校,看自己家庭状况了。没时间照顾孩子,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住校其实是不错的选择。还有的家庭,父母双方的工作都需要经常出差,孩子交给老人带,担心老人过度娇纵孩子,两害相权取其轻,不得已而为之让孩子提早住校。一般来说,住校与否,可能会有如下区别:一种是离家远,或者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,不得不住校,另一种是希望通过住校,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。住宿的孩子,除了吃饭、运动,受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,对自己的时间支配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一些。而走读的孩子,可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,一般父母会做出很多安排。同时,住校的孩子不仅要搞好学习,还要照顾好自己。走读的孩子父母,几乎把学习以外的事情代劳了。住校与否,既取决于家庭情况,更要看对孩子是否有利。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,能够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的孩子,更适合住校。住校与否的基本原则,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,不把家庭上的难题交给弱小的孩子去扛。除了孩子意愿和家庭情况,家长也需要考察学校的管理方式。要提前对学校有一个了解,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方面。毕竟,孩子一天大部分在校内度过,学校的整体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。特别是对那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孩子,如果学校管理过于宽松的话,孩子一旦住校,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无心学习;反之,如果学校管理过分严格,对于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孩子,住校又将面临一大挑战。04
选择走读:做个有智慧的家长观察我们身边的孩子,很容易明白一个事实: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建立,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。孩子越小,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,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。缺少相处的长度和频次,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,爱的浓度和质量就不会高。许多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,难以很好地与孩子沟通,这与他们和孩子相处机会少,建立的感情联结比较稀疏有关。只要父子间常听到对方的声音,母子间常闻到彼此的气味,家中就会形成甜蜜的气场,这种气场包围着孩子,让他内心安全而滋润。如果孩子高中选择走读,家长要珍惜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光阴,做好以下这三点:首先,家长应监督孩子养成良好作息习惯。到了中学阶段,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,不需要家长来管,这是青春期特有的特点。但是,家长并不能当“甩手掌柜”,而应该暗中作为监督者,监督孩子的行为,帮助他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把控孩子行为的大方向。其次,与孩子多沟通。孩子放学回家后,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,在适当的时机,鼓励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,聊聊孩子学习上的困难等,帮助孩子排忧解难。最后,做个有智慧的家长。很多时候,孩子上了一天学,回到家很累。如果这个时候,家长在旁边玩手机、看电视,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平衡的心理。在孩子在家的时候,放下手机,看一本书,这样会对孩子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,也能营造家庭中的学习氛围。05
选择住宿:家长应更快放手如果决定住校,除了物质准备,父母唯一需要做的,就是放手。不管上初中高中,做出了选择,就是认可这个学校,认可住校的方式。家长做好物质准备,平时和老师保持联系,了解孩子的动向就好了,不要过多干扰孩子。家长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。孩子第一次离开家,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,就是出现问题也很正常。不要一出现问题就受不了,甚至重新选择走读,或者在附近租房子陪读。孩子第一次住宿,难免遇到问题,小问题不要急于向学校、老师提要求,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,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。有些家长很紧张,出现一点问题,又是找班主任,又是找宿舍管理员,要求给孩子换床位,说宿舍里不喜欢谁,宿舍里太吵。很多孩子本来都不介意,但是家长来了一趟,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处理学校或者宿舍纠纷,家长唯一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先别急着参与。一位做了几年班主任的老师说,孩子们在宿舍发生的矛盾其实都是小矛盾,比如男生宿舍,有意见可能大家吵一架甚至打一架,事情过去了还是好哥们。一旦家长参与了,就从寝室内部或者学校内部的问题,变成了家长与家长、家长与学校间的问题。而有时候孩子们处理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的,家长最好先让孩子自己去处理。“生活中、学校里,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,让孩子适应新环境,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锻炼。”
这位班主任说,小问题不要急于向学校、老师提要求,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,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抱怨一下,家长做好后勤,必要时言语上开导下孩子即可。当然真有什么孩子解决不了的问题了,也要及时和学校、老师联系。还有,住校生家长,要珍惜周末孩子回家的宝贵时间,少问学习,多问学校和宿舍发生的趣闻。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,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低落,不要只顾着说一些鼓励的话,最好以实际行动排解孩子的情绪。比如,一家人出去吃饭,看电影,打一场球,用具体的活动直接舒缓孩子的压力,在孩子情绪放松后,再了解孩子情绪低落的原因,并全家一起想想解决的办法。如果孩子情绪低落持续了一段时间,建议重新考量是否要继续住校,必要的时候还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。来源 | 今晚时间
责任编辑 | 谢玉萍
热高考成绩公布前,志愿填报要准备好这些(超实用)
文2022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来了!看到第一个就懵了
推假期里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?这几个方法赶紧试试!(超有用)
荐当我的孩子是差生(深度好文)